設計開源:2019 Open Up Global Summit 心得

Silicon Chang
14 min readFeb 2, 2020

--

2019 Open Up Global Summit

在2019年10月初時,很感謝Mozilla提供的的女性免費票卷,第一次參加了Open Up Global Summit。

🔮Open Up Global Summit
(https://www.openup.global/2019)。

這是一個在討論「設計開源」的主題的社群。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幾件事:

1. 「開源貢獻」的力量是什麼?什麼是「開源」?

2. 設計開源的困境與價值 / 災害設計與人道救援工作坊(這是我在Open Up Summit當中覺得最喜歡的一場活動)

3. 設計師有什麼管道去實行「設計開源」?

4. 參加Conference類的活動有什麼好處?

開源:當需求被分享,問題就能夠被廣泛討論

開源(Open Source)這個議題,在Programming這個領域早就被廣泛應用,很多免費軟體、作業系統,都是藉由把程式碼公開,結合眾人的力量去完成的Project。

設計多半是為了解決人們的需求而生,然而由於每個人的生命經歷與生活體驗不同,設計的需求與限制並不是人人都能去做設想的。

藉由「把一個問題公開給大家知道」,這件事從一小群人的Brain-storming,能夠藉由網路串聯,變成大規模Brain-storming,更多設計的細節能被考量進去。

舉例來說,像是「學校的垃圾桶怎麼每次很噁心」。拿這樣的問題隨便去問不相關的路人,有的人會說:「因為大家素養不好。」去實際訪問學生時,學生會說:「因為每次看到垃圾桶時,裡面都已經塞爆了,垃圾又很惡臭,地上也濕濕的,所以只好站在遠遠的地方用投籃的方式丟垃圾。雖然我知道這麼做可能會失準。」、「垃圾桶標示不清,看不出來怎麼分類,只好先丟看起來像是那類的桶子。」、「應該增設垃圾桶,很不方便,雖然我不會把垃圾遺留在教室,但很多同學會。」但是當我們去問負責的行政人員時,他們可能會說:「我們的經費只夠聘請一位打掃人員,短期內不可能增加經費聘請一個新人。如果增設垃圾桶太多,現有的打掃阿姨會更加辛苦,要上上下下很多層樓,再加上我們的學生人數非常可觀,一個樓層5個垃圾桶(1+4分類),學生又常常喝手搖杯不洗杯子,阿姨要處理超過50個垃圾集中處的分類,而且阿姨的工作還包括清出各個樓層廁所的垃圾,到時候勢必要累壞,目前先暫時集中一處,雖然不是最好的辦法,卻是短期最可行的辦法。根據你們的反映,我們目前也只能張貼公告,告訴大家這件事,另外將分類標示弄得更明確 ; 加裝攝影機,警告大家不要不分類等等。至少讓現在的環境更加整潔,才不會陷入髒亂的無限循環。」

當我們了解了目前的限制時,我們才會發現處理問題的困難度,以上述的例子來說,就是行政人員的為難之處,這些就是所謂的「設計限制」。當所有想解決問題的人都了解「設計限制」時,就比較能夠減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換個人做並沒有變好」的窘境。

每個人擅長的都不同,而都能夠有其貢獻。舉例來說:也許平面設計師看到這個需求了,能夠設計出易於閱讀又能讓人會心一笑的標示。也許擅長空間規劃的人看到了,能夠提出一個改造經費限制下的新動線規劃,讓垃圾場不會擠滿人或臭味不易散去。也許正在學做機器人的同學看到了,就做了一個可以自動分類的手臂。寫程式的人看到了,可能可以做一個能夠查詢最近垃圾桶的地圖或chatbot,同學就可以在垃圾桶滿了的時候,發現有其他最近的選擇。做循環經濟的人看到了,也許就會在垃圾場旁設置回收可以賺點數的機台。

當很多人試圖解決問題,問題就有較高的可能性引起迴響,引起迴響就會引起重視,也許經費後來就會不得不增加。

簡單總結一下,開源就是讓一個問題能夠被了解跟廣泛的討論,而「開源貢獻」,就是當有不同能力的人看到這個需求了,問題就比較能夠經由設計思考產生的Solution去解決。這就是「開源貢獻」的力量。

設計師有什麼管道去實行「設計開源」

Ushahidi的UX Designer Eriol Fox在Open Up Global Summit 裡面有一場演講與一場工作坊,我都覺得非常有收獲。

演講談論的是設計開源的困境(為什麼設計開源沒有像程式開源依樣被廣泛的討論)以及人道救援議題在設計開源當中是什麼角色,工作坊則是更深入的探討人道救援在設計開源當中的實踐。

Ushahidi 組織與Tenfour APP

首先談談Ushahidi跟Tenfour APP,Ushahidi是對於人道救援非常有貢獻的組織,而TenFour是Ushahidi這個人道救援組織當中,設計來用於救災通訊與分配的APP。

APP介面

Ushahidi是一家非營利性技術公司,在九個國家擁有員工,其使命是幫助邊緣化群體提高發言權,為那些服務他們的人提供更好的傾聽和回應。它有助於創建肯尼亞科技生態系統,即矽薩凡納,其員工已經創建了iHub,Akirachix和BRCK。

TenFour的典故是一句用於救災或任務的短語。「10–4」,表示的是「確定,收到」的意思。在遊戲與電影理,美國的警察和軍隊時不時的會在使用對講機和無線電台的時候使用奇怪的的短語來進行溝通。

這個APP像是一個救災人員與受災戶所使用的Slack,使用這個APP能夠讓救災人員知道,是不是還有人等待拯救,另外需要的物資與條件會是什麼。若以風災地震為例,就是需要什麼重建的物資,以及目前有哪些救援組織加入,哪些族群還沒被照顧到等等訊息,都能資訊對等的被處理。

🔮Ushahidi官方網站:
https://www.ushahidi.com/

設計開源的困境是什麼

既然設計開源如此重要,那麼設計開源為何目前沒有被廣泛討論?在演講當中,Eriol Fox提到了4個設計師為何沒有開源的困境。

1. 很多designer 對Open Source沒有概念

2. 知道了OSS(Open Source System),但是github是個阻礙

3. 當解釋起OSS時,聽起來很像work for free

4. Designer沒有版本控管 (不過現在有Abstract)

學會使用Github對設計師的意義

針對第二點,Github本身是程式開源很常使用的平台,藉由搜索了解的關鍵字,在上面可以找到很多豐富的資源。然而由於Github本身的設計是讓程式設計師有效率的使用,所以本身對於很多設計師來說,是一件恐懼的事情。因為不了解,連看到黑畫面會覺得很厲害、也很困難。

但是其實github只要照著網路上教學的步驟操作,大部分不需要牽扯到困難的程式邏輯,學會使用github能夠知道最新的科技與別人的Side-project做到什麼程度,其實像是雷射切割圖稿跟3d列印model檔案,github上通通都有(Ex. 開源義肢、空氣盒子…)。

🔮Ushshidi的Github資源
Open Design:
https://github.com/ushahidi/opendesign
Platform: https://github.com/ushahidi/platform
Tenfour: https://github.com/ushahidi/tenfour

了解Open Source的價值:Side-project題目的來源

關於第三點Work for free這件事,我自己的想法是,其實要看自己的需求在哪。從功利的角度去思考,開源設計如果在較知名的專案上有所貢獻,其實能夠提升自己的credit跟名聲。有了名聲去參加交流會,能夠較快建立人脈。開源設計貢獻是一塊跳板,能夠通往更好的機會。從內在動機的角度去思考,開源設計可以確保自己的設計有使用者,藉由公開反饋,能夠知道自己的設計哪裡會有問題,能夠讓自己進步。

其實寫程式的人都知道Side-project的重要性,但當刷程式競賽題目淪為一場無止境的比賽時,Side-project是一個能夠證明自己有實力,又能夠對社會跟自己本身產生價值的管道。

在設計領域,作品集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然而,新手設計師常常面臨沒有作品接不到好案件,只能去做Daily Design跟重新設計既有的APP的窘境。

這與刷程式題目是類似的道理,設計的東西沒有人使用跟程式沒有人使用,同樣令人感到失去動力,因此當達到一定程度時,參與Side-project是重要的。

如果,設計能夠開源,這些需求能被廣泛的知道,就不用去苦惱Side-project的題目打算做什麼,因為我們都不容易知道自己需求以外的需求,而自己的需求很多都已經被現有產品滿足了。

災害設計與人道救援工作坊

這是由Ushahidi的UX Designer Eriol Fox 所帶領的「Open Source Design with OSS Humanitarian tech tools / 使用 OSS人道主義技術工具進行開源設計」工作坊。

這場分享最精彩的地方是,請來了尼伯特風災的花東受災戶本身,分享當時第一現場的慘況,以及人道救援組織的第一線Leader,去分享他需要考慮的「設計限制」。

設計是設計給使用者,要幫助也是幫助使用者,因此並不是完全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的時間點。很多工作坊提倡設計思考,然而「參加者出於自身的經驗不足」,沒有辦法進行有意義的Brain-storming。在這場工作坊中,把最主要的利害關係人(Stackholder)都找來了,覺得非常的佩服。

風災受災戶/受災戶需求/救援組織leader

我們的user是誰?根據我們所選擇的設計issue,也會有所改變。除了受災戶,救援組織的Leader也是使用者,而受災戶也不全是同一種人,獨居老人、交通不便處、青農、農園主人、有宗教團體的受災戶(有些宗教救援組織會有名單,先照顧到這些信徒)….等,每個人需求不一樣,卻要整合在一個APP當中,非常考驗設計的細緻度。不同人的用戶權限也必須不一樣,這個APP才不會讓救援資訊更加混亂。

如何執行設計開源協作

Eriol Fox這次的工作坊,其實是為期一週的workshop,教導很多設計開源協作的執行細節。雖然我無法全程參與到,不過真的是非常用心。

  1. 第一次現場討論後,我們可以選擇我們想切入的Design issue,在Github上都寫得很詳細。

問題有像是「運行這個帳號的非營利組織,能否及時收到通知?」、「聯絡志工的方式更加方便簡易」等等。

那我們有針對這個Brain-storming做一些設計限制:

設計限制
1. 大家有網路連結
2. 服務的對象是Tenfour.com 有帳號的人

這是這次提供的5個Design Challenge :

設計議題issue(Github):

🔮**設計議題issue(Github):** 
1. 管理者快速建立群組
(https://github.com/ushahidi/tenfour/issues/215)
2. 志工能夠審核父群組,快速刪除跟增加 (https://github.com/ushahidi/tenfour/issues/225) 3. 目前Tenfour需要手動增加群組,如何讓系統能夠自動分組(例如:按照地區(location data)、能否按照農場新增群組...)管理上會比較方便? (https://github.com/ushahidi/tenfour/issues/130)
→ 都可以考慮用地圖的方式呈現
4. 快速了解志工的技能 Profile 呈現所有人的技能,大家自己填的時侯,可能都會說不一樣的東西 (Ex. 拖拉機/ 開拖拉機是我的職業 vs. 我只有開過一次拖拉機)哪些志工都擁有這個能力、志工擁有的能力如何驗證? (https://github.com/ushahidi/tenfour/issues/224) 5. 評估每個農場受損後恢復狀況,要去確認是一個人道救援組織志工的工作,但是每個農場的主人一定都會說非常嚴重,身為帳號管理者,收到訊息後,要怎麼區分嚴重性?(Ex. 影片)
(https://github.com/ushahidi/tenfour/issues/112)

2. 我們也創了Slack頻道,在裡面Eriol Fox會錄製教學影片與每天進度。

3. 遠端協作網站 Mural: 討論得時候可以透過google hangout加上Mural,這裡面提供大量設計工具與template,能夠協作共編便利貼、同理心地圖等等,非常方便。

🔮MURAL
https://mural.co/

4. 最後設計稿介紹了Adobe XD去完成。這個設計師應該都不陌生。

🔮ADOBE XD
https://www.adobe.com/tw/products/xd.html

除了有為期一週的workshop教導很多執行細節,會後Eriol Fox有跟我補充了另外一個網站,提供了更多實際的管道去執行「設計開源」。這個網站上面貼滿需求的佈告,有logo設計、APP設計、網站設計…等等,也有job,若有興趣可以透過以下網址瀏覽。更問問題是一個最好的學習機會,除了問題本身能被解決,也能夠讓講師或其他人留有印象,能夠增進交流。

🔮Open source design:
https://opensourcedesign.net/projects/

參加Conference類的活動有什麼好處

這幾年參加各種演講與參與工作坊的心得下來,演講與參與工作坊對聽眾來說都還是被動的,針對的常常都是「大眾族群」,因此需要淺顯易懂或有趣,常常不一定能聽到更深入的內容,而深入的內容其實也很難簡單說完,去實際參與一個專案學習到的更多。因此不妨將這樣的機會當做一個Touch Point即可,當作多認識平常生活圈以外的人的機會。因為身邊的人往往所思所想與我們類似,盲點也都差不多,因此認識生活圈以外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深度上:
參與專案(工作)與研究(學校) > 上一學期的課與期末Project
> 聽一次演講、上一次課、做一下午的工作坊

而參與這樣的演講、工作坊的好處是,這些議題像是一個膠囊,如果本身完全不知道怎麼開始一件事,或是對議題感興趣,但是網路上的資料不夠瞭解,可以藉由演講、工作坊快速地知道,需不需要更深入了解下去。因為好的演講與工作坊,講者比起自己去查資料更具演說技巧與組織性,當學生時通常對「時間有限」沒有感覺,但是工作後所剩下的時間,只剩下休假。在時間有限下,能夠藉由別人組織好的知識去快速找到了解一個領域的「線頭」,也就是Keyword,其實是非常划得來的一件事。

🍳喜歡我的日常分享,歡迎訂閱我的頻道與幫我拍拍手~
I like the best of the both world.
I am a designer and a programmer.
🔮我是一個設計師,也是一個工程師。
😊我喜歡左腦右腦均衡的生活。

--

--

Silicon Chang

I like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I am a designer and a programmer. | 喜歡左腦右腦均衡的Lifestyle